深耕肿瘤40年,武汉国粹医院龙青峰主任用中医疗效诠释中医治瘤真章
在肿瘤诊疗领域,中医的价值常因认知局限被低估,许多患者直至中晚期才尝试中医干预。武汉国粹医院中医肿瘤科龙青峰主任从事临床 40 余年,以 “辨病辨证结合、扶正祛邪并重” 的理念,构建起全程参与的中医肿瘤诊疗体系,让中医药在控瘤、防复发、改善生存质量等方面展现独特优势。
中医治瘤的争议,源于传统辨证与现代肿瘤诊疗的认知差异。龙青峰主任指出,肿瘤病理特征常早于外显症状,如早期肝癌可能无典型证候,但影像学与肿瘤标志物已提示异常。因此,中医需突破单一辨证模式,将现代医学对肿瘤病理、分期、类型的精准辨病,与中医四诊捕捉的体质偏颇(如气虚、痰湿、血瘀)相结合,形成 “病为根本、证为表象、病证合参” 的诊疗逻辑。例如同为肺癌,肺腺癌多从 “痰瘀互结” 论治,鳞癌侧重 “清热解毒”,小细胞肺癌需 “益气养阴”,治法随病性、体质动态调整,拒绝 “千人一方”。
疗效的根基在于扎实的中医功底与灵活思辨。龙青峰主任熟稔《黄帝内经》《伤寒论》等经典,主张 “读经典而善化裁”,强调四诊合参的重要性 —— 通过细致观察舌象、脉象及生活习性,精准把握病机。在方剂运用上,他注重同类方的细微差别,如参苓白术散与四君子汤,前者善治脾虚湿盛,后者长于纯补脾气,需依痰湿兼夹情况选择;药量上,黄芪小剂量益气、大剂量托毒,需随病情 “收放自如”,实现 “药简效宏”。
除内服中药外,龙青峰主任倡导多元疗法协同,构建立体化治疗体系:术后患者以 “扶正固本” 预防复发,中晚期患者 “攻补兼施” 控制瘤体,急症期 “急则治标” 缓解癌性疼痛、胸腹水等症状。他创新运用中药膏剂外敷、艾灸、穴位贴敷、中药灌肠等外治法,拓宽给药途径,尤其针对无法口服药物的患者,实现多维度干预。同时,结合 “七情致病” 理论,在药方中融入疏肝解郁药物,并指导情志调护,提升整体疗效。
【名医档案】
龙青峰,武汉国粹中医医院副主任医师。从事中医肿瘤临床与研究工作40余年,熟读中医经典,理论基础深厚,临床经验丰富,知识面广,善于辨证施治,以祖国传统中医学为基础,望、闻、问、切与辩证施治之妙方良药的开拓与创新,运用中医特色诊断方法,结合中药配伍的千变万化辩证施治。对中医诊治肿瘤有较深入的研究,在预防肿瘤术后复发与转移,减轻疼痛及并发症,提高生存周期等方面有丰富的临床诊治经验。
中国抗癌协会康复会委员
中国中医药研究促进会委员
中国抗癌协会康复会肿瘤传统医学委员会委员
擅长:运用“扶正祛邪·抗癌消瘤”诊治各种中晚期恶性肿瘤,如肺癌、胃癌、肝癌、食道癌、肠癌、乳腺癌、胰腺癌、胆癌、宫颈癌、肾癌、鼻咽癌、恶性淋巴瘤、脑瘤等;尤其针对肿瘤康复诊治有精深造诣。针对每个病患病因、病情制定个性化专属诊疗方案,减轻肿瘤病患临床症状和痛苦,提高病患生活质量,延长病患生存周期。在中晚期肿瘤诊治方面,以配伍精当、收放自由、存活率高而闻名业内,深受病患肯定。